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创造高质量发展中国奇迹
广元”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表示,民建要按照中共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切实履行好民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职责,全面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气象、新干劲、新作为。尤权强调,统一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多党合作制度自信,推动构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讲好多党合作“中国故事”,进一步提高多党合作制度效能,最大限度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研讨班举办期间,还召开了全国第二批律师服务团工作总结会议。台盟十大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对参政议政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研讨班举办期间,还召开了全国第二批律师服务团工作总结会议。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多党合作独特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
(记者范俊生)大调研的主要内容,每年不一样。
其中代表团提出的12件,代表联名提出的313件。
不夸大、不捏造历史事实,客观、准确地让身边人了解、认同。
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我们积极探索将参政议政与对台联络、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参政履职平台上提的建议、出的主意都要来自对台联络的一线,来自脱贫攻坚、社会民生的前沿,更好地彰显台盟参政议政的政治性、务实性,突出“台”字特色和针对性。
“此次修改宪法,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可以让中国‘复兴号’这艘巨轮航向始终正确。
2月9日,吴汉圣先后走访慰问了王一德、黄庆学、王爱爱等三位各方面杰出人才,韩清华、双少敏等两位党外代表人士。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参加研讨班,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更加准确地把握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本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奋斗方向,增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坚定性。
选人用人要把眼睛盯在“会干事”“干成事”上。
阿荣旗6.本声明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和最终解释权均属本网站所有。
继续打造具有台盟特色的中华文化研习营的主题体验式交流,通过亲情乡情拉近彼此距离,以家国情怀促进两岸同胞共同体的认知。着力装满群众的“钱袋子”,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增加群众收入奠定坚实基础。
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创造高质量发展中国奇迹
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浙江省杭州市,孩子们正在孝道文化馆里学做“红包孝灯”。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弘扬孝道,赡养老人,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积极意义。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明观察】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渗透到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文化可谓“孝的文化”。孝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之大、地位之高,以至于如果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国文化真有所知。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从当前的社会现状出发,笔者认为,弘扬孝道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达,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丢弃。
孝道文化的内涵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人际道德关系。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以孝道为核心的尊老养老道德观念,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孝道在整个中国伦理思想史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被看作“百行之先”、“为仁之本”,它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及至今日,我们身上仍然有儒家孝道思想的深深烙印。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孝”最基本的含义,就在于顺从父母的愿望,满足他们的需要和要求,这在中国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观念。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孝道也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把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基督教伦理做过比较分析,他认为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在汉文化圈,孝亲敬老的道德观念不仅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而且就像血溶于骨髓一样融于民族意识,成为一种社会公德乃至美德被社会所公认和奉行。
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孝作为家庭伦理规范,有维持家庭稳定的功能和作用。人们用孝来调节家庭关系,使之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成为人们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古代,中华民族有着敬老孝亲的良好风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弘扬养老敬老的孝道传统,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弘扬孝道,赡养老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绝对数最大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面对这种形势,如何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事实上,家庭养老是迄今为止最古老、最基本和最富有生命力的养老方式。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够发达。我国宪法第49条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而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孝道。
第二,修身养性,融合家庭。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第三,报国敬业,凝聚社会。传统孝道推崇忠君,倡导报国敬业。《孟子》说:“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观念可以规范社会行为,建立起一套礼仪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使天下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为中国古代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虽然其中有封建消极的成分,但也蕴藏着爱国敬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
传承弘扬孝道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的思想和传统几千年来始终统领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乃至成为全世界延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孝道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一要深刻认识孝道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在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上形成共识,明确孝道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的道德水平的需要。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是让全国人民普遍受益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需要。全国各条战线各个系统都应该认真梳理一下,如何按照中华传统文化关于孝道的要求进行弘扬和继承,坚持常抓不懈、日积月累,让讲孝道、行孝道、传孝道蔚然成风。
二要从点滴做起、坚持经常。进一步把孝道文化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入。在孝道文化建设上要知行合一,落到具体行动上,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对古语论述、孝道经典的学习。应该坚持从身边事做起、从日常事做起、从小事做起、积小善、成大德,在全社会培育并真正形成崇尚道德、诚信友善、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孝道文化的考评机制,建立干部孝德考核制度,落实好各项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要搭建载体、策划活动、营造氛围努力打造“孝美中国”。
三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建设孝道文化的工作合力,汇聚起行孝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全社会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应该认领任务、抓好落实,结合本单位、本系统工作实际、业务实际和职工队伍的特点,积极探索开展孝道文化活动的新路子、新思路。建设孝道文化,应当和日常工作相结合,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和干部的培养教育相结合,在常抓和抓常上下功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邱国勇)
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